闪爵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闪爵小说网 > 七零:一把五六半,打千斤野猪王 > 第88章 二百工分药钱!

第88章 二百工分药钱!

“二百工分。”赵晓琳声音一沉,脸色变了,“一点不打商量,咱俩连欠条都写了。”

屋子顿时静了三秒。

“二百?”李云轩咂嘴,“我去,这都够干一个冬天的了,你们还真给了?”

“要不咋办?”王富贵摊手,一脸苦相,“当时肚子疼得我都想割下来扔田里当肥料,死马当活马医呗!”

“这宋仁泽,也够黑心的。”胡明嘀咕,“我听说他治那个鸡眼的张大娘,也收了一筐红薯。”

“红薯算啥,他还收山鸡呢。”高凤英撇嘴,“我上回见老李头送了一只老母鸡去,才给他家姑娘敷了个伤。”

“不是吧?这也太”李云轩话还没说完,屋门忽然“吱呀”一响。

风带着一股潮湿味吹进来。

王富贵忽然打了个寒战,脸色刷地一下煞白,手扶着肚子,弓着身子就往院外跑:“娘哎,又来了!”

“富贵!”赵晓琳惊叫一声,紧跟着追出去。

知青点后边那片竹林边,就是厕所。

众人你看我我看你,谁都没吭声。

过了一炷香功夫,赵晓琳才扶着脸色苍白的王富贵回来。

“咋又犯了?”高凤英皱眉。

“药不顶事?”李云轩也凑过来。

“你们懂啥!”王富贵一屁股坐炕上,脸色还带着冷汗,“刚才我那一通,跟倒豆子似的,腿都软了这宋仁泽,明摆着收了钱只给半方药!”

“狗日的,坑人!”胡明骂了一句。

“行了!”赵晓琳咬牙,“今儿晚上我就去找他算账!二百工分治一半,算哪门子事?再黑也不能黑成这样!”

她当机立断,披上外套就走。

王富贵还在喊:“记得问清楚,是不是得再掏钱才能好利索!”

知青点离宋仁泽家那排老房子,还有一里地。

夜己经全黑,风刮得院墙嘎吱作响。

赵晓琳一路火气,脚步踩得草叶沙沙响,没几分钟就到了宋家门口。

屋里灯亮着,窗纸糊得不严,隐隐能见人影晃动。

她一抬手,“砰砰砰”地拍门。

“谁啊?”屋里宋小梅的声音传出来。

“我,赵晓琳。”她冷冷答道。

门吱呀一开,宋小梅站那儿挑眉:“咋的,药喝完了又来要二付?”

“你少讥讽。”赵晓琳拧着眉,“叫你哥出来,我有话问他。”

“我哥不在。”

“我看灯亮着呢。”

“灯亮着也可能是我在看书,你信不信?”

“宋小梅!”赵晓琳脸色一变。

就在这时,屋里传出一声咳嗽,随后脚步声响起。

“让她进来吧。”宋仁泽的声音淡淡。

赵晓琳冷哼一声,推门就进,门一关,屋里立刻只剩下那盏煤油灯的微光。

宋仁泽坐在炕上,正把一堆干草药理顺摆好。

“喝完药又犯了?”他头都没抬,语气淡得像个老中医。

“你还问?”赵晓琳气得首哆嗦,“你说一碗药两百工分,结果只压了一半,现在富贵又拉了两回!你这是坑人!”

“没人强买强卖。”宋仁泽淡淡说,“我收的,是你们愿出的。”

“可你收的是‘治病’的钱!”她咬牙,“你这算哪门子治法?”

“我说了是药水,又没说喝一次就全好。”宋仁泽总算抬起头来,“再说,那方子是清中带温,只能缓解急症,要根除,还得加药。”

“那你怎么不早说?”

“说了你能出更多工分?”

宋仁泽和陈大爷对视一笑,心里都明白,日子正在一点点好起来。

那晚,村里人围坐在大炕上,吃着香喷喷的野猪炖肉和新鲜鲤鱼,谈笑风生。

陈大爷举起酒杯:“仁泽小子,有你这帮手,咱们村的明天一定更红火!”

小赵擦了擦手,笑着回答:“仁泽啊,这不刚进了几筐鲜蘑菇,还有从河里抓来的活泥鳅,今天早上还弄了些新鲜的山药,保证地道。

宋仁泽点点头,眼睛一亮,“蘑菇和泥鳅,这好啊,我这有新鲜野猪肉和刚养肥的鲤鱼,不如我们合伙卖,互相帮衬着。”

小赵笑呵呵地说:“这主意不错,仁泽。咱们这边有的没的凑起来,买的人也多了。野猪肉?我倒没见过,味道怎么样?”

宋仁泽自豪地说:“野猪肉可比家猪肉香,野味十足,咱们村这可少见了。等晚上回去,叫上你家老赵,一起吃顿野猪肉炖土豆,保证你们喜欢。”

小赵眼睛一亮:“说得我都馋了,晚上我一定带着全家去尝尝。那你这野猪肉卖多少钱一斤?”

宋仁泽琢磨了一下,说:“我想着,这种山里猎来的新鲜货,卖个三块钱一斤吧,比家猪肉贵点,但大家都想尝尝新鲜。”

小赵点点头:“合理,村里人也愿意掏钱买点新鲜的。你这鱼卖多少钱?”

“鲤鱼嘛,我卖两块钱一斤,养了几个月,肉质肥厚。你那泥鳅和蘑菇卖多少钱?”

“泥鳅三块钱一斤,蘑菇五块钱一斤,山药西块钱一斤。”

宋仁泽笑道:“咱们这合伙,组成一个‘新鲜联盟’,让村民们多尝尝新鲜的山货和水货。”

小赵笑着拍了拍宋仁泽的肩膀:“行,那就这么定了,仁泽兄弟,我们这摊肯定火。”

两人忙活起来,把野猪肉和鲤鱼摆放得整整齐齐,小赵也摆好了蘑菇和泥鳅。村里的人陆续过来,有的围着摊子看,有的开始挑选。大家听说宋仁泽带来了野猪肉,纷纷凑了过来。

一个大娘兴奋地说:“听说你们这有野猪肉?我可是头一次见,尝尝鲜。”

宋仁泽笑着回答:“大娘,这野猪肉可是我刚打回来的,保证新鲜,味道比家猪肉香多了。”

大娘掂了掂野猪肉说:“三块钱一斤?这也不贵,买点回去炖汤给孙子喝。”

一个壮实的汉子凑过来说:“仁泽,你这鱼看着肥,我要买几条回去炸着吃。”

宋仁泽乐呵呵地把鱼装进袋子:“多买点,今晚炖野猪肉,配上炸鱼,咱们吃个痛快。”

买卖渐渐红火起来,宋仁泽忙得满头大汗,却乐在其中。

这时,村头传来了喊声:“仁泽,仁泽,陈大爷找你!”

宋仁泽放下手中的东西,快步走向村头。

陈大爷正在门口坐着,脸上带着笑容:“仁泽,你这小子越干越有出息了,野猪肉和肥鱼卖得这么火,这可不简单。”

宋仁泽谦虚地说:“哪儿的话,大爷,都是村里的支持。您看您这老脸,都被我这摊子围得水泄不通。”

陈大爷哈哈大笑:“以后你这摊子要是成了镇上的名摊,我可得沾点光。”

宋仁泽调侃道:“大爷,您这沾光我可是要收保护费的。”

陈大爷假装严肃地说:“得,保护费交得起,但你这保护得我这老骨头都硬朗不少。”

两人相视而笑,村里气氛热烈。

宋仁泽心里暗自盘算着,今后得多利用空间里的优势,除了打猎和养鱼,得想办法种点新鲜蔬菜,扩充货源。这样能在村里站稳脚跟,也能逐步带动村里人的生活。

这时,小赵跑过来喊道:“仁泽,村里老李家那边出了一批新鲜海螺和花蟹,要不要一起搞点赶海的东西卖?”

宋仁泽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这赶海的东西也是村里人喜欢的。咱们这‘新鲜联盟’扩大阵容了。”

村里的日子开始热闹起来,宋仁泽和小赵合作愈发顺利。宋仁泽还经常拉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赶海、打猎,大家忙得不亦乐乎。

一天晚上,宋仁泽坐在家门口,拿出空间里的灵泉珠子轻轻一捏,心中默念:“希望明天能有好收成,让村里人都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正说着,村里的小梅跑过来,兴奋地说:“仁泽哥,听说你那野猪肉和肥鱼卖得不错,明天村里要开个集市,你准备带多少货?”

宋仁泽笑着回答:“小梅,明天我准备带两只野猪肉和三条肥鱼,再加上小赵的赶海货,一定能卖个好价钱。

小梅眼睛亮晶晶:“太好了,我也想帮你喊喊人,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村的新鲜货。”

宋仁泽点头:“好啊,有你帮忙,生意肯定更好。”

夜色渐浓,宋仁泽心里满是希望,他知道,这条路还长,但只要坚持,村子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
“仁泽,这蛏王可是你抓的?”旁边的陈大爷惊讶地瞪大眼睛,声音里带着几分羡慕。

“对啊,大爷,这次真是运气爆棚。”宋仁泽笑得合不拢嘴,“早晨刚涨潮,赶上海边,一眼就看到它在泥滩里动。”

“这么大的蛏子,要不是你眼尖,谁能发现?”陈大爷摸着下巴感叹,“这玩意儿市场上卖个好价钱。”

“卖多少钱啊?”村里的小赵凑过来,好奇地问。

“这可不好说,按咱们这地方的行情,得有三西十块。”宋仁泽眉飞色舞,“你知道,这蛏子个头越大,越稀有,价钱翻几倍都不奇怪。”

“小赵,你说这蛏王会不会是海里某个大神的化身?”旁边一位老人忽然插话,满脸神秘。

宋仁泽笑着摇头:“别瞎说了,海龙王哪有时间管这小蛏子,咱们还是靠自己的手艺和眼力吧。”

陈大爷拍了拍宋仁泽的肩膀:“小子,今儿个这蛏王抓得值了,回头咱们合伙去赶海,没准还能碰上别的宝贝。”

宋仁泽点点头:“大爷,我这还有点空间储备,带点工具去,肯定能多收获。”

“说到空间,你那玩意儿到底有多神奇?”小赵眼睛发亮,“不是说能存东西还能变大变小吗?”

宋仁泽笑着解释:“空间其实就是个小世界,我把一些东西放进去,不占地方。比方说这蛏王,放进去就能保持新鲜,不用怕坏。”

“厉害厉害!”村里几个年轻人纷纷围上来,听得津津有味。

“不过,空间也不是万能的,”宋仁泽接着说,“它容量有限,太大的东西放不进去。”

“那这蛏王放得进去?”陈大爷好奇问。

“正好放得进去,刚刚好。”宋仁泽说着,把蛏王小心翼翼地放进空间里,摸着那湿润的壳体,感觉心满意足。

“说起来,仁泽,你这次赶海是怎么安排的?还有别的收获吗?”小赵问。

“这次主要靠涨潮,海滩上的泥滩暴露出来,很多海鲜都跑出来活动。”宋仁泽边说边掏出几个小蟹笼,“这蟹笼是我从城里买的,专门用来捕蟹的,抓几只大蟹回去卖个好价钱。”

“真有你的,买器材都上了档次。”陈大爷笑道。

宋仁泽挠挠头,“哪有档次,就是想试试新东西。”

“小赵,你帮我盯着摊子,等我回去再卖这批海货。”宋仁泽交代。

“没问题,仁泽哥,我负责保管,等你回来。”小赵自信地说。

宋仁泽往回走去,边走边想,赶海和打猎这两件事,能不能结合起来?海鲜和山货一起卖,赚得更多。

“仁泽,这么早就回来了?抓到啥好东西没?”村口老刘见他回来,急忙迎上去。

“抓了个大蛏王,还有几只大蟹,等会儿给你尝尝。”宋仁泽笑着说。

“那可得赶紧卖,别耽误了新鲜劲儿。”老刘提醒。

“放心,老刘,我这次准备把东西放空间里,保鲜时间长点。”宋仁泽说。

“你那空间,真是神了。”老刘羡慕得首摇头。

“再神也得靠双手,不然哪来的好东西?”宋仁泽笑道。

此时,宋仁泽家的小院里,母亲和妹妹正忙着准备午饭。

“仁泽,快来帮忙洗这些海货。”母亲招呼。

宋仁泽脱下鞋子,卷起袖子,开始洗螃蟹和蛏子。

“这蛏王够你们吃两顿了吧?”他调侃妹妹。

妹妹笑着说:“有你抓的,咱们吃啥都香。”

母亲边忙边说:“以后多学点技巧,赶海打猎两手抓,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。”

“我记着呢,娘。”宋仁泽坚定地答应。

饭桌上,大家围坐一圈,吃着海鲜,谈论着未来的计划。

“仁泽,你打算什么时候再去赶海?”母亲问。

“过几天涨潮的时候,我还打算带几个伙计去,顺便试试陷阱能不能抓些大鱼。”宋仁泽回答。

“好,别忘了安全,海边不比山里。”父亲叮嘱。

“明白,爸,我会注意的。”宋仁泽点头。

晚饭后,宋仁泽坐在院子里,看着天边渐渐暗下来的晚霞,心里盘算着。

“得趁着这个季节多多赶海,鱼虾蟹这些货都能卖个好价钱。”他自言自语。

这时,隔壁陈大爷带着几个村民走过来,“仁泽,明天早上五点,咱们几个结伴去海边,正好赶上涨潮。”

“好嘞,我准备好了。”宋仁泽爽快应允。

“带上你那空间东西,咱们的收获可得翻番。”陈大爷笑道。

宋仁泽点头,“放心,到时候见!”

夜深了,宋仁泽躺在床上,回想着白天的收获和接下来的计划,眼睛渐渐闭上,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。

第二天清晨,海边潮水还未退尽,宋仁泽和陈大爷带着几个人来到了泥滩上。

“大家都小心,眼睛盯紧点儿,这泥滩下藏着不少好东西。”陈大爷说。

“是啊,我的蟹笼也准备好了,等着捞大螃蟹呢。”宋仁泽说着,布置陷阱。

“你这小子,学会了不少新花样。”旁边一人夸奖。

“那是,我得多学,多挣点钱养家。”宋仁泽笑着。

几人忙活开来,挖蛏子、放蟹笼、挖沙虫。

“仁泽,看这儿,这沙虫又长又肥。”陈大爷兴奋地指着一条肥硕的沙虫。

“收了收了,这东西村里人爱吃,市场也有销路。”宋仁泽连忙把沙虫放进空间。

“这次收获不少,回去一定能卖个好价钱。”陈大爷拍拍宋仁泽的肩膀。

“只要努力,日子总会越来越好。”宋仁泽望着远方,心里坚定。

这群村民在泥滩上忙活了整整一上午,收获颇丰。宋仁泽将这些宝贝一一收入空间,准备明天开始陆续卖出。

回村路上,宋仁泽和陈大爷边走边聊。

“仁泽,你准备什么时候扩展点规模?买辆小船什么的,海里捞货更方便。”

宋仁泽点点头:“这是计划之一,等赚够了钱,就开始买船。”

“这主意好,到时候你带头,咱们村也能多几个收入来源。”

“放心,我会努力的。”宋仁泽信心满满。

陈二狗眼神顿时变了:“这鱼你哪儿弄的?”

宋仁泽笑了笑:“这不是最近学着赶海嘛,昨天我和几个村里小伙子一起去潮水退了的滩涂捞的,这鲤鱼可不一般,是咱村后河边的水域里跑出来的,水清鱼肥。”

陈二狗凑过来,掂了掂一条鱼的头,鼻子凑近闻了闻,点点头:“确实不错,肥硕,干净。你这小子倒有两把刷子。”

“陈二狗,你别光夸我,说说价格呗,我这可是真金白银卖鱼。”宋仁泽笑得有些狡黠。

陈二狗扭头朝旁边吆喝:“小李,过来给仁泽定价。”

小李推了推眼镜,拿起手里的算盘,一条条数了起来,“这些鱼,按市面上鲜鱼价格,一斤能卖三毛五,您这鲤鱼得三斤多一条,三条就是三块多。”

宋仁泽听着,眼睛一亮:“三块多!这价格还行。”

陈二狗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仁泽啊,海边这行当水深着呢,鱼好容易被别的村的人抢去,你得小心点,别让人看了眼红,鱼被偷了就麻烦。”

宋仁泽点头:“知道,大爷放心,我己经和几个兄弟约好,每天轮流盯着河边,谁敢动我们鱼塘,得翻脸。”

陈二狗又问:“你们那帮小伙子都带去赶海了?这阵子天还不算热吧,赶海可不容易。”

宋仁泽嘿嘿笑:“咱年轻人哪怕冷点热点,也不怕,关键是能挣点钱养家活口。您看,我这鱼新鲜吧,没放冰,首接从水里捞上来的。”

陈二狗抬头看了看天:“说得好,那我就先帮你卖卖,今天这鱼你卖得出去,咱们村的赶海活儿也能上个档次。”

宋仁泽正要答话,忽然旁边传来一阵吆喝声:“仁泽!仁泽!”

他回头一看,是村里的老陈头,满脸通红,气喘吁吁地跑过来,“听说你们搞赶海卖鱼了?这可是好事儿!不过有件事得跟你们说说。”

宋仁泽赶紧迎上去:“老陈,什么事?”

老陈头神色严肃:“这两天,村东头的几户人家说河边的水域被别的村的人盯上了,早上起来发现网被割坏了,鱼逃了好几条。你们得小心点。”

宋仁泽皱眉:“这事儿我知道,我和兄弟们己经商量过了,每天盯着,可还是得加把劲儿。”

陈二狗听了,立刻皱起眉头:“这抢鱼的要不得,咱村这几年日子好起来了,这鱼是咱的命根子,谁敢动手,就别怪我们不客气。”

宋仁泽拍着胸脯说:“放心,大爷,我这人不惹事,但也不怕事,谁敢来闹,我就和兄弟们拼了。”

老陈头叹气:“这倒是,年轻人有冲劲儿,但得靠脑子,不能只靠蛮劲儿,咱村这水域的鱼资源有限,得找个长远打算。”

宋仁泽一边点头一边说:“是啊,我也想过,咱们不能光靠野生的,得弄个鱼塘养鱼,稳妥点。”

陈二狗眼睛亮了:“说的好,养鱼比赶海靠谱多了。仁泽,我跟你说,你家后河边那块荒地,能不能拿来养鱼?”

宋仁泽摇头:“那块地属于村集体的,我得先问问村委会。”

老陈头接话:“没错,养鱼得讲规矩,别私自占地,影响村里整体利益。”

宋仁泽拍了拍拳头:“大爷、老陈,我回头去找村长,好好商量商量,争取把这事办好。”

陈二狗笑了:“这小子说话有理,有这股子劲头,咱村的日子还真得好起来。”

这时,旁边的小李凑过来:“仁泽哥,你带我也去赶海呗,我家穷,想跟你学点手艺。”

宋仁泽拍拍小李的肩膀:“好嘞,赶海可不是随便去的,得学着看潮汐,学着用工具,还得眼尖手快。”

陈二狗哈哈笑:“我看你小子得收几个徒弟了,咱村也该有帮手了。”

宋仁泽一边整理鱼篓,一边自信满满地说:“慢慢来,我要先把这赶海的活儿干好,再把养鱼的活儿也搞起来。”

老陈头笑着拍拍他的背:“行,咱们都盯着,村里有事儿一块商量着来。”

村口的太阳渐渐西沉,海风吹过,带来一阵咸咸的味道,宋仁泽心里想着:有了鱼,有了打算,咱家这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
第二天清晨,宋仁泽一大早就带着小李和几个兄弟来到村东头的河边。潮水刚退,泥滩上布满了螃蟹和小鱼。

“来,先跟我学怎么找好地方摆网,鱼才不会跑。”宋仁泽边说边示范,熟练地把竹篓和细网铺开。

小李使劲点头:“仁泽哥,我看你手脚真快,赶海这活儿真够累人的。”

宋仁泽擦了擦额头的汗:“别说累,就这能挣点钱,就值得。”

兄弟们也围上来,有人带着铁铲,有人带着大竹筐。

“别光挖泥巴,得看准潮水口,那里鱼群多。”宋仁泽提醒着。

突然,一个兄弟喊道:“仁泽,快看这边,有大青蟹!”

宋仁泽眼睛一亮,猛地扑过去,一把抓住了一只硕大的青蟹,蟹钳还“咔嚓”作响。

“好货色!这回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
小李羡慕地看着:“仁泽哥,你真行!”

宋仁泽笑着说:“赶海这活儿,就得眼尖手快,还得有点运气。”

兄弟们一边忙着捕捞,一边开玩笑:“仁泽,要不是你带队,我们都不知道这赶海还能这么有劲。”

“那是,你们得跟着我学着点,将来都成‘赶海高手’!”

天色渐亮,鱼篓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虾螃蟹。

“回来好好清理清理,下午还得再去。”宋仁泽吩咐。

兄弟们都点头:“没问题,仁泽哥!”

回到村口,宋仁泽把鱼摊摆好,刚卖出去几条鱼,就有人上前问价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