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作自受,活该!”
李二虎一句话,把两人吓得面如死灰。
“别说了”赵晓琳一屁股坐地上,呜呜哭了起来。
王富贵一边捂着肚子打滚,一边咬牙喊:“给!我给钱!二百工分是吧!我把今年挣的都给你,实在不够的,我回头去跟队长借,卖鸡都行!”
“记住,是现结。”宋仁泽语气不冷不热,“你也一样。”
赵晓琳一哆嗦,哭着说道:“我、我家只有九十个工分的底本了,剩下的我我实在没法再凑了”
“那就别治。”宋仁泽拧着眉,起身便走,“人要是不怕死,随你。”
“别啊!”赵晓琳扑过去抱住他腿,“我写欠条,我真的写!你说多少,我一分不赖你!”
宋仁泽看了她一眼,点头:“写欠条,写明白,治好了也得补工分,不许赖账。”
“写写写!”她一边干呕一边摸口袋,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小本,撕下一页,“我写,我立字据!”
宋仁泽走进屋,从炕头箱子里取出一只红纸封着的旧账本,翻到后页。“来,把欠条贴这儿。”
两人一个签完,一个按了手印,贴上欠条时,眼圈都红得吓人。
李二虎哼了声,撇嘴道:“记好了,以后别嚼舌根。”
“记住了再也不敢了”
宋仁泽没再废话,弯腰捡起装着苦药粉的小瓦罐,在角落的水缸边舀了一瓢水,又悄悄从衣襟内袋取出个瓷瓶,小心倒出几滴灵泉水,滴进药水中。
顿时,那药水泛起一股淡淡的清光,但很快被药粉颜色掩盖。
“拿着。”宋仁泽将两只碗递出,“趁热喝。”
王富贵一接过去,鼻头一皱:“这味儿”
“越苦越救命。”宋仁泽淡淡道,“不想喝,现在还来得及后悔。”
“喝喝喝!”赵晓琳不敢磨叽,端起碗一仰头,呛了几下强咽下去。
“呕呛死我了”她一边吐舌头一边发抖,“这药比黄连都苦,跟喝煤灰似的”
“活命的东西,哪能甜?”
王富贵紧紧闭着眼,狠狠一咬牙,一口气灌了下去,刚咽完就抱着喉咙大喘气,“妈呀我宁愿去搬一天石头,也不想再喝一口这个了”
“你俩今晚守屋檐边别动,等药效散开出汗再进屋睡。”宋仁泽收了碗,淡淡道,“要是撑过去了,明早能下地干活;撑不过去——”
他没说完。
但两人己经吓得连连点头:“撑得过!一定撑得过!”
宋小梅撇撇嘴,把两人挪到厨房边搭的土炕边:“坐着等出汗,别乱动。”
“哎哎,听你的,小梅妹子”
屋子一片寂静,只余药香悠悠。
夜半将近,王富贵身上冒了层黏汗,脸上泛起点红光。
“唔我不疼了!”他惊讶地叫出声,“真的,肚子没那么鼓了!”
赵晓琳也捂着肚子坐起来,“我这边也松快了,真真见效了?”
宋小梅端着一杯热水进来,白了他们一眼:“以为我哥乱说的?他要真是神棍,村里早让人告到公社去了。”
“是是是!”王富贵连连点头,“神医神医,咱们认了!”
不远处一阵树叶沙沙响动,陈大爷示意他停下:“看,那边有动静。”
两人屏住呼吸,循着声音缓缓靠近。
忽然,一头野猪蹲伏在灌木丛里,正在觅食。
宋仁泽手握猎枪,屏息凝神,等待合适时机。
陈大爷轻声说:“稳住,别急。”
野猪忽然转头,鼻子嗅了嗅空气,宋仁泽感觉心跳加速,手指轻扣扳机。
“啪!”一声枪响,野猪应声倒地。
陈大爷拍着宋仁泽的肩膀:“干得漂亮!这下村里人有口福了。
宋仁泽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:“多亏您教得好,不然我还紧张呢。”
两人合力将野猪拖回村里,村民们看到这丰收的战利品,个个露出惊喜的笑容。
老李大娘感叹道:“这才像话,靠大家的努力,日子才能越过越好。”
宋仁泽望着大家满意的脸庞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
他说:“以后我们每天都这样干,赶海和打猎,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。”
陈大爷大声附和:“对,咱们宋家要带头发家致富,让全村跟着富起来!”
“得有两斤重!”他得意地笑了笑,手里捧着这只活蹦乱跳的青蟹,感觉今天的收获不错。
旁边几个赶海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。
“仁泽,你这手脚可真快!”隔壁的老陈笑着招呼,“赶海靠的就是眼快手稳,别看这泥滩平平无奇,里面的宝贝多着呢。”
宋仁泽得意地说:“这还不算啥,待会儿我带你们去个更好的地方,那边的蛏子肥得很!”
“哎,仁泽啊,你家这小伙子可得多带带我们这些老家伙,海里的活儿我这手生了几年,估计要被你甩远了。”老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“别说笑了,我跟你们一块儿,大家一起捞,保准赚个盆满钵满。”宋仁泽把螃蟹小心放进竹篓,生怕它挣扎跑了。
他往泥滩更深处走去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每个螃蟹洞口。泥水被他轻轻拨开,露出一个小黑点,那正是一只青蟹的背壳。
“这泥下的世界,藏着不少秘密。”宋仁泽心想。
这时,身后传来喊声:“仁泽,快看这边!”
宋仁泽回头一看,是几个村里的年轻人,正挥舞着手里的竹篓,里面装着不少小鱼和蛏子。
“咱们分头行动,效率高。”宋仁泽说道。
“说得好,我这次带了个新猎网,海里的鱼蹦跶多,我们用这个准能多捞点。”一个年轻小伙子兴奋地说。
宋仁泽点点头,眼神亮了起来:“有你们帮忙,这次赶海肯定有收获。”
他们分成几组,陆续在泥滩上忙碌。宋仁泽发现附近水域里的鱼比往常多了,水草也更丰盛,看来这片海域的生态恢复得不错。
“仁泽,快来帮我!”一旁的小李喊道。
宋仁泽跑过去,只见小李的网里挣扎着几条大鱼。
“好家伙,这条鱼得有半斤重!”宋仁泽兴奋地说。
他俩合力把鱼装进篓子,脸上都是汗水,但也满是收获的喜悦。
“这回卖到镇上,肯定赚大钱。”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,期待地说。
宋仁泽咧嘴笑了:“等这几天多捞点,家里的日子就能好起来了。”
中午时分,大家聚在海边,拿出准备好的干粮和水休息。宋仁泽从空间里掏出几个灵泉果,分给大家。
“这果子味道真不错,比咱村地里的苹果都甜。”老陈咬了一口,赞叹道。
“这可不是普通果子,是我家空间里的宝贝,吃了精神足,接下来还能赶更多海。”宋仁泽神秘地笑道。
休息片刻后,他们又投入到赶海的行列。宋仁泽带着大家来到一个他之前发现的蛏子密集的地方。
“这地儿蛏子成片,轻轻挖就能弄上一大篮子。”他指着泥滩说道。
众人纷纷拿起铲子,开始挖掘泥土。泥巴飞溅,蛏子一个接一个被挖出来。
“仁泽,这蛏子肥实,捞回去给家里添菜,肯定是大丰收!”小李兴奋地说。
“对,赶海靠的不仅是力气,更是眼力和经验,我得好好教你们。”宋仁泽笑着说。
挖了一会儿,宋仁泽忽然停下,眼睛盯着泥滩上的一个小洞。
“你们看这边,有个洞不太一样。”他说。
众人凑过来看,只见洞口比一般的蛏子洞要大,旁边还散落着一些小贝壳碎片。
“这不会是海兔洞吧?”老陈疑惑地说。
“海兔?”宋仁泽皱眉:“那可不好抓,得小心点,别被夹住。”
大家小心翼翼地围过来,宋仁泽从空间里拿出一把细长的铁钩,准备探查洞里情况。
“仁泽,慢点,小心点。”老陈提醒。
宋仁泽轻轻伸进钩子,绕着洞口慢慢转动,忽然感到有东西挂住钩子,他猛地一拉,钩子带出一个硕大的贝壳。
“有宝贝!”宋仁泽喊道。
大家围上去,发现这是一只罕见的海兔贝,壳厚实且有光泽。
“这玩意儿卖了能换不少钱。”老陈眼睛一亮。
“说不定还能养在家里当宝贝收藏。”小李兴奋地说。
宋仁泽看着一篓子的海鲜和贝壳,心里乐开了花。
“咱们今天的收成不错,赶紧把东西弄好,明天再接着赶海,海里还有好多秘密没被挖掘呢。”他说。
天色渐渐暗下来,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,往村里走去。
村口,宋仁泽遇见了正在等他的小梅。
“仁泽,今天忙成这样,饿不饿?我给你做了点饭。”小梅笑着招呼。
宋仁泽笑了笑:“饿坏了,赶紧吃饭再说。”
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今天的收获和未来的计划。
“小梅,我打算把这些海鲜卖到镇上,挣点钱,买些种子和农具,好好把地里的活儿干起来。”宋仁泽说。
小梅眼睛闪亮:“我支持你,有钱咱们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宋仁泽拍了拍她的手:“有你在,什么都不怕。”
晚上,宋仁泽躺在床上,想着今天的赶海经历和未来的打算。
小赵抬头,擦了擦手上的泥土,咧嘴一笑:“仁泽哥,刚赶回来一批活蹦乱跳的河虾,还有昨儿晚上刚捞上来的蛤蜊,鲜得很!还有这边小姑娘做的海带干,香脆得很,卖得还不错。”
宋仁泽点点头,眼睛闪着光:“蛤蜊和河虾啊,那不错。最近我这边刚弄来不少野猪肉,还有空间里养的肥鱼,打算拿点货一起卖。咱们合作下,也许能赚个盆满钵满。”
小赵一拍大腿:“好主意!我这地摊小,但货色新鲜,仁泽哥你那野猪肉和肥鱼可都是稀罕货,肯定抢手。”
宋仁泽凑近低声说:“对了,听说村东头的老陈那儿有一口老井,据说水质特别好,养鱼能长得快,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弄个养鱼塘?”
小赵眨眨眼:“那可是好消息!如果水质真好,养出来的鱼卖价肯定高。咱们可以合伙出点钱,弄个大池塘。”
两人一边聊着,一边把东西摆上地摊,村里的村民陆续过来挑选。宋仁泽将野猪肉一块块切成方便卖的小块,带着刚杀好的腥气和鲜味。
村里的大嫂张桂花闻到味道,忍不住凑过来问:“仁泽,你这猪肉可真香啊,昨儿打猎带回来的?”
宋仁泽笑道:“是啊,桂花姐,这次打的野猪肉,肥瘦适中,保证鲜嫩,买点回去炖锅汤,味道绝了。”
张桂花点头:“那我先来一斤,炖个猪肉冬瓜汤,孩子们都喜欢。”
一旁的老李头也凑过来,摸着下巴:“仁泽啊,这野猪肉卖得怎么样?村里头的肉大多是养猪的,这野猪肉可不一样,肉质紧实,味道鲜美,卖价能高点吧?”
宋仁泽拍着胸脯说:“老李头,您放心,这猪肉咱卖得公道,质量有保障,村里人都爱吃这味儿。”
老李头笑呵呵地:“那我也买两斤,正好下周村里的祭祀,拿去做祭品。”
宋仁泽忙不迭地把肉递过去:“老李头,放心,保准让您满意。”
小赵看着人群越聚越多,笑着对宋仁泽说:“仁泽哥,咱这合伙卖货,买卖肯定会火起来。”
宋仁泽点头:“是啊,这段时间赶山打猎、赶海捞货,家里空间养的鱼和肉也能帮着补贴家用。说起来,鱼塘那边的鱼长得怎么样了?”
小赵凑近说:“不错啊,前几天刚投喂了新鲜的饲料,鱼头一个个冒出来透气,长势旺盛。”
宋仁泽满意地笑:“那好,咱们多注意管理,抓紧时间把鱼养肥了,趁着夏天热的时候多卖点。”
这时,村头传来一阵喊声:“仁泽,仁泽,你快来!老陈家井里有怪东西!”
宋仁泽和小赵对视一眼,立刻收摊跟着喊声赶去。到了老陈家门口,村民们围成一圈,老陈指着井口,神色紧张:“你们看,这井水怎么发蓝光了?”
小赵凑近仔细看了看井水,皱着眉头:“这水的颜色确实怪异,平时不可能出现蓝光。”
宋仁泽伸手往井里摸了摸水,虽然凉爽但带着一股异样的清冽感。他眉头微皱:“这水,莫非是附近地下水源出了什么变化?”
老陈急切道:“要不咱们找县城的专家来看看?这水能不能养鱼,影响可大了。”
村民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,宋仁泽却心里在盘算:这蓝光水或许和空间里灵泉的特性有关,也许能让养鱼更上一层楼。
“小赵,你帮我准备点容器,我要取些水样带回去分析分析。”宋仁泽下令。
小赵点头:“好嘞,仁泽哥,这井水若真有点儿神奇,那咱们养鱼的计划也许要变得更好了。”
两人忙碌着,村里人纷纷围观着,不时窃窃私语着接下来养鱼的变化。宋仁泽心中暗自下定决心,一定要利用好这些资源,把家乡的养殖业带上新台阶。
夜幕降临,宋仁泽坐在屋檐下,手里拿着刚卖出去的野猪肉零钱,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:“咱这日子,有了这些,前景可真亮堂。”
旁边,小李头扛着锄头走过来,见宋仁泽一脸满足的模样,好奇地问:“仁泽,咋了?这地长得这么好,是不是用了啥新东西?”
宋仁泽笑着拍了拍小李头的肩膀:“你还不知道?我这有个‘空间’,里面藏着不少宝贝。这灵泉水就是从空间里弄出来的,浇了地,庄稼都活蹦乱跳了。”
小李头眨了眨眼,半信半疑:“空间?你又编啥神话故事呢?”
宋仁泽笑着指了指身后的土坡:“我不是说神话,我这空间可真是真实的。里面啥都有,粮食、种子、工具,一应俱全。你不信,改天我带你进去看看。”
小李头听得眼睛亮了:“这可真神了!要是这样,咱们村的日子不就能更好了?”
宋仁泽点点头,眼神坚定:“嗯,这不光是咱们村,整个附近的山村,都能靠这空间好好发展一把。”
这时,村里的老黄头慢慢踱步过来,皱着眉头问:“仁泽,你说的空间是真是假?这世道哪有这等好事?要真有,咱们村人早就富起来了。”
宋仁泽笑着说:“大爷,您慢点瞧。这空间不是什么立刻就能用的宝贝,它得慢慢用,得配合咱们的努力才成。种地是咱们的根本,只有粮食丰收了,日子才踏实。”
宋仁泽点点头,回忆起自己空间里那块肥沃灵泉地的情景,心里暗自思量。
“我倒是想,能不能从根子上解决,利用点什么自然的东西帮忙改良土壤?”他试探着说。
余大勇露出怀疑的表情,“你是说用自然的方法?这年头谁没试过,都是靠化肥农药撑着。你有啥妙招?”
宋仁泽抬头看了看天空,语气变得坚定,“你先别急,我这几天打算下地试试,顺便用空间里的东西帮帮忙。”
“空间?”余大勇好奇地眯起眼睛,“你说的是你那宝贝空间?”
宋仁泽笑了笑,“没错,那里有不少稀奇东西,不光是工具,还有些天然矿石和药草。说不定能帮咱们村的土壤恢复点生气。”
余大勇拍了拍宋仁泽的肩膀,“小仁泽啊,你这脑子还真灵光,咱们村有你在,指望大了!”
几天后,太阳刚升起,宋仁泽带着一只竹篮,快步走向田间。田埂上,几位村民己经开始干活了。
“仁泽,今儿个又去弄啥新鲜玩意儿?”老李头笑着打招呼。
“今天我想试试空间里的东西,改改这块地的土壤。”宋仁泽边说边从竹篮里拿出几块黑乎乎的矿石和几束青翠的草药。
老李头凑近看了看,眉头微微一挑,“这矿石看着怪怪的,是不是啥稀罕物?”
宋仁泽点点头,“这叫灵泉石,能净化土壤,促进微生物繁殖。我还有这种叫地灵草的草药,泡水浇地,据说能提升土壤活性。”
老李头目光里满是疑惑,“这玩意儿管用不?”
“试试才知道。”宋仁泽笑着说。
于是,宋仁泽开始一边讲解,一边示范如何把灵泉石磨成细粉,撒在田地里,再把地灵草泡成汁水浇灌。
“这地灵草可不是普通草,据说以前老辈子用过,能让地气回暖,改善土壤硬度。”宋仁泽语气中带着一丝敬重。
几个年轻人凑过来看,纷纷议论。
“这能行?我们种地的学问这么多,你这新法子会不会坑人?”
宋仁泽摇头,“我也不是瞎说,空间里那些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,是我亲眼见过的。再说了,这村里地都烂了,不能不试试新办法。”
几天后,村里人开始注意到田间土壤湿润了不少,原本干硬的地块变得松软起来。宋仁泽趁机拉着几个农户一起,把这套方法推广开来。
“你看这土壤湿度增加了,农作物根系也能伸展开了。”宋仁泽指着刚冒芽的麦苗说道。
“这不科学啊,我家的麦苗也绿了不少,长势比去年强!”村民李三兴奋地说。
“老余,你觉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旁边的余大勇也来了兴趣。
“我也不太懂,不过小仁泽说这是灵泉石和地灵草的功劳,咱们试着相信一回。”余大勇挠了挠头。
村里渐渐传开了宋仁泽的“神奇土壤改良法”,很多人跑来请他帮忙指导。
一天午后,宋仁泽正在田间忙活,陈大爷慢悠悠走过来,拍拍他的肩膀,“仁泽,你这招真有两下子,我这地头麦苗长得比邻村还好呢!”
宋仁泽笑着应道,“大爷,这还得多亏了您之前教的经验,咱们合力弄的成果。”
“嘿,咱村这几年靠天吃饭,可不能再这么下去了。你这新法子要是成了,咱们村的日子就有盼头了。”
宋仁泽看着渐渐青翠的田野,心里一阵踏实。
晚上,他坐在屋檐下和几个村民聊起天来。
“仁泽,你这方法还有啥可以改进的没?”村民小王问。
“还得多观察,灵泉石不是万能,还得结合地质和气候,慢慢摸索。”宋仁泽回答。
“那咱们要不要再种点新的作物?”老李头问。
“可以试试,但得一步步来,先把地养好,再逐渐多样化。”宋仁泽说。
大家纷纷点头,气氛热烈。
宋仁泽心里暗下决心,除了土壤改良,他还要研究赶海和打猎的技巧,力争让整个村子早日脱贫致富。
这几年,村里虽说贫困,却从未失去希望。宋仁泽的每一步尝试,都是为了那个更美好的明天。
“要是能让这片土地重获生机,那就不愁没饭吃了。”他望着夜空中繁星,心中坚定。
余大勇端着茶杯走过来,感叹道,“小仁泽啊,你这股子劲头真带劲。要是咱们村都有你这劲头,明年一定有好收成。”
宋仁泽笑道,“大爷,咱们得靠大家一起干,单靠我一个人没用。”
余大勇哈哈大笑,“说得好!那明儿咱们去赶海,顺便打打猎,弄点额外的补贴回来!”
宋仁泽掂了掂篓子,悄悄往空间里渡了把铁铲,心里暗道:这回得抓紧了,海边的东西好不容易来了趟退潮,可不能白忙活。
人群己经挤成一片,大家都蹲下身子开始翻泥巴,寻觅着贝壳、蛏子,甚至有些人专门挖着螃蟹洞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