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哥这是装英雄呢!”
赵晓琳话音刚落,人群中便隐隐骚动起来。
“你闭嘴行不行!”一个中年妇人扯着围裙皱眉骂道,“村里刚出个能动脑子的人,你巴不得人出事是吧?”
“我也觉得仁泽干得对。”老孙头捋着胡子,“你看看他刚才说的那些事,有条有理的,懂行。”
“就是!”李二虎也撇着嘴,“人家背着镰刀翻后山,采药又烧水的,又不是为你们评工分,要评早去找余队长要去了!”
“嗨,嘴皮子厉害能治病吗?”王富贵冷笑,朝地上啐了一口,“这年头最怕的就是自封的‘神医’,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。”
“咱可不能全信。”赵晓琳也拉着王富贵,“他以前是个啥样大家不都知道?也就你们这些人眼瞎!”
听见这话,宋仁泽终于停下手中搅药的木棍,头也不抬地说了一句:“不信的,随意。我不是为你们干的。”
他说完,起身将熬好的药一碗碗倒进搪瓷碗里,又递给几个识字的社员:“记下时间,晚上再熬一轮,明早再看反应。”
“是!”李二虎接了碗,转头就安排人手去做清洁与照料。
剩下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,还在嘀嘀咕咕。
“说不定他就是故意搞出阵仗,好让大家注意他。”赵晓琳拽着嗓子,“明年评先进,不就有机会了吗?”
“嘿,别说,还真有可能。”王富贵眯着眼,“你看他那神情,八成心里头打着算盘呢。”
话音刚落,一道清脆的女声插了进来。
“你们要真有本事,出去采药啊?你们要真知道啥病,去煮药试试啊?”
是宋小梅,她气得眼圈泛红,“只会在这儿说风凉话,不怕天打雷劈啊?”
“你威胁谁呢?”赵晓琳哼了一声。
“我说的就是你。”宋小梅咬牙,“不信你就别喝,等真出事了,也别求仁泽哥!”
余大勇此时走过来,落,一只大螃蟹被抓了个正着。
“哈哈,捡到宝了!”宋仁泽开心地喊。
“好样的,这手劲儿是练出来的。”建国夸奖道。
“仁泽,赶海不能光靠蛏子和螃蟹,咱们还得看看潮间带有没有海藻、海胆什么的,越丰富越赚钱。”
“嗯,我记住了。”宋仁泽点头。
太阳越升越高,潮水也慢慢开始回涨,赶海的人纷纷收拾工具。
宋仁泽看着装满蛏子和螃蟹的竹篓,心里乐开了花。
“建国哥,今天收成不错!”
“那是,海边的日子就是这么踏实。”
宋仁泽收拾好东西,正准备回村时,远处传来喊声:“有人发现了一条大鱼!”
大家纷纷朝声音方向跑去。
宋仁泽跟上去,只见一个壮汉正用力拉起一条大鲤鱼,鱼鳞闪闪发光。
“这鱼够大,值钱!”建国说道。
陈二狗眉头一挑,眼睛眯得更紧:“敢下河?那地方听说水流急,还常有水怪传言,谁敢去?”
宋仁泽哈哈一笑:“水怪?那不过是吓唬人的鬼话。我们下了河,早早设好了陷阱,用些自制的鱼叉和绳索,运气好,一网打尽。”
陈二狗挠了挠头,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:“你们那帮娃儿也够拼的,这鲤鱼卖多少钱?”
宋仁泽挥了挥手:“这鲤鱼新鲜得紧,放城里卖,一斤能卖三块钱。你说划算不划算?”
陈二狗眼睛一亮,随即露出怀疑:“三块钱?这可比集市上便宜不少。你卖这么便宜,是想打我们陈家渔场的主意?”
宋仁泽摇头笑道:“大爷,我这是刚起步,没那个胆子跟您抢市场。咱们分分工,我负责新鲜水货,您那边负责干货,互不干涉。”
陈二狗眯着眼上下打量宋仁泽,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端倪:“你这小子倒挺有心眼。既然这样,我倒是可以给你个提点——你们下河,千万别惹那水怪,它可不是闹着玩的。”
宋仁泽嘴角微微抽动,心里暗笑:水怪?我倒要看看它有没有胆量真出来见我。
陈二狗拍了拍膝盖:“好,鱼卖给我一半,别多,要是卖光了,我可不帮你撑场子。”
宋仁泽点点头:“成,放心,这鱼够你分的。”
陈二狗忽然眯眼笑道:“要是你有空,来我那儿学学怎么做鱼干,保准你鱼卖得更远。”
宋仁泽眼睛一亮:“大爷,这主意不错。等鱼卖完,我去你那学学。”
陈二狗拍了拍鱼篓:“走走走,别耽搁,卖鱼去吧,太阳落山前得把货清了。”
宋仁泽背起鱼篓,心里打算着:“先赚这笔,接下来得多摸摸水情,找准大鱼窝。”
两人说着话,宋仁泽就往村口赶去,心里那股干劲越发高涨。
走出不远,宋仁泽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叫他:“仁泽!”
他回头一看,是村里老猎人老赵头,手里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猎刀。
老赵头脸上带着笑意:“听说你最近学会了赶海打猎?不错不错,年轻人有冲劲。”
宋仁泽笑着点头:“是啊,老赵头,我打算学着您那样,赶海赶山两不误。”
老赵头摸摸下巴:“好好好,得多带你出去,教你怎么看风向,听动物脚步声,识别各种野味的踪迹。”
宋仁泽眼睛一亮:“那太好了,老赵头,有您带,我肯定能学到真本事。”
老赵头拍拍他的肩膀:“走,下回咱们一起去山里找些野兔子,冬天将近,有肉吃才暖和。”
宋仁泽满脸期待:“我等不及了!”
两人一边聊着,宋仁泽感觉自己脚下有了更稳的方向。
没走多远,宋仁泽又遇到村里几个小伙伴,他们正拿着自制的竹筐,准备出发赶海。
小李笑着喊:“仁泽,今晚一起去赶潮水,听说岸边新出一大片蚬子,保证多得让你手抽筋!”
宋仁泽点头:“成,今晚咱们一起去,赶完海,再去打点猎。”
小李抬头望了望天色:“天色还早,正适合赶海。”
宋仁泽深吸一口气:“这就是生活,水上有鱼,山里有猎,咱们宋家能不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,就看我们努力了。”
小李嘿嘿一笑:“别光说不练,跟我去赶海,今天咱们得抓个大鱼回来。”
宋仁泽爽快应承:“走,赶海去!”
两人相视一笑,背影被晚霞染成橘红,充满了活力与希望。
夜色渐深,海潮缓缓退去,潮湿的泥滩散发出海藻的气息。
宋仁泽和小李蹲在浅滩上,用手快速扒开泥沙。
“小心点,这地方滑,别摔了。”宋仁泽提醒。
小李点头,手里不断抓起蚬子、螃蟹和小鱼。
忽然,宋仁泽停下动作,望向远方:“听说这片海域最近有只大青蟹,比人手还大,咱们能赶到就赚大了。”
小李有些兴奋:“那可得加把劲,不能错过这好机会。”
两人你挖我抓,手脚麻利,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篓子海货。
宋仁泽轻声说:“赶海不仅是体力活,更得有耐心和眼力。”
小李点点头:“是啊,只有眼尖手快,才能抢到好东西。”
两人忙得不亦乐乎,完全沉浸在赶海的乐趣中。
赶海结束,宋仁泽回到村口,拎着满满一篓子海鲜,遇见陈二狗。
陈二狗摇头笑道:“小子,这么快又回来?看你这架势,鱼虾越捕越多了。”
宋仁泽笑道:“大爷,这趟海产多了些,准备明天送给村里人尝尝。”
陈二狗摸着下巴:“不错不错,慢慢来,咱们渔村的活儿不能急,水性是咱们的根。”
宋仁泽深以为然:“大爷,我明白,打好基础,才能走得远。”
陈二狗摆摆手:“我倒是期待你们这帮年轻人,把我们村的渔业带上一个新台阶。”
宋仁泽心头一暖:“谢谢大爷信任,我一定不会辜负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宋仁泽白天赶海,晚上跟老赵头学打猎,渐渐掌握了不少技巧。
有一天,宋仁泽坐在河边,和老赵头聊起猎物的踪迹。
老赵头指着远方:“你看那边的山谷,猎物喜欢藏在密林和草丛里,风向也很重要,要顺着风来,才不惊动它们。”
宋仁泽点头:“这风向听着复杂,不过我得慢慢学。”
老赵头笑道:“你这孩子学得快,有这心思,过不了多久,咱们就能把这片山林变成你的猎场。”
宋仁泽满怀期待:“那可太好了,我得好好准备,把猎物带回来卖个好价钱。”
几天后,宋仁泽带着老赵头和小李上山打猎。